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日食三顆棗,女人唔易老?

|    2016-12-20    |    資料來源:良茶坊編輯部    |    圖片來源:網絡圖片    |


「日食三顆棗,女人唔易老。」呢句說話一直喺民間流傳。究竟有咩根據呢?食咩棗最好?紅棗、黑棗、南棗同金絲棗又有咩分別?一齊睇睇啦!

【紅棗】

紅棗(又叫大棗)是中醫治病調理的常用藥,在採集後不用沸水煮,生曬而成表面暗紅色的,就是紅棗。味甘性溫、歸脾胃經,有補中益氣、養血安神、緩和藥性的功能,加上紅棗味道甘甜,藥性溫和,不少人亦喜歡在烹調食物時加入紅棗,或以水焗紅棗飲用。中醫麥超常說:「紅棗是常用中藥,稱為大棗,用以補血、安神,如脾胃差,皮膚因不夠血而粗糙、多裂紋者適用,而治療抑鬱症,亦有一藥方名為『甘麥大棗湯』。但坊間對大棗的定義不時出現混淆,不論紅棗、南棗、黑棗,只要體積較大,就籠統叫作大棗。所以在藥材舖見到寫明大棗,都不一定等於紅棗。」


【黑棗】

黑棗有兩種,一種是鮮紅棗在棉籽油、松煙水中煮熟,再用煙燻烤成的,其功效與紅棗類同,另一種黑棗學名為「君遷子」,又稱為「西洋棗」,是「西洋李子」的一種,屬柿科、柿屬,果肉厚美,核果較小,氣味香甜。黑棗是經過煮熟後再曬乾,其表面呈黑色的,就是黑棗。 因為黑棗較為膩滯,食多了會引起腹部脹感,甚至胃部不適,所以中醫在用藥處方上不用黑棗的。黑棗通常用作果點用。


【南棗】

南棗是浙江傳統特產,又名「青棗」。南棗看去很像黑棗,但黑棗較胖而圓,核中有核,南棗較瘦而長。沒有黑棗的膩滯。若試著搖搖它,通常會聽到棗核在內被搖動作響的小聲音。南棗營養價值高,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及維生素,以維生素C含量最高,是蘋果的70倍,梨的100倍,故被稱為「天然維生素丸」。南棗補而不燥,補血寧神,是非常有益的棗類,特別建議婦女經後飲用,可有效補血。南棗入藥,有補腎健脾,滋陰益津的功效。

【金絲棗】

金絲棗剝開時有金黄絲相連,入口甜如蜜,外形如珠似璣,故稱金絲棗。味道甘美清香,並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。金絲棗含糖量高。含豐富維生素,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粗纖維、磷、鈣、鐵、鉀、鈉、鎂、氯、碘、尼克酸和維生素A、B1等多種維生素。被視爲良好的滋補品,具有益心潤肺、合脾健胃,益氣生津、補血養顏之功能。金絲棗食法多樣,除生食外,還可煮食、熬湯或作為燉品之配料,也可製成各種傳統的甜品。

食棗唔食核?

很多人在煎煮棗時會把核去掉,認為能減輕棗的燥性,但其實去核與否,分別不大。因為根據《名醫別錄》指出,棗核味苦性平,一般不會讓人上火。

南棗好過紅棗?

坊間流傳:補血,南棗好過紅棗,因為補而不燥!到底是否屬實?註冊中醫麥超常:「紅棗的確比南棗燥,但補血效能相若,不過,並不代表南棗的保健效能比紅棗佳,反而兩者分別不大。因為需要補血的人,多屬血虛體質,根本不怕燥。而受不了紅棗燥熱的人士,同樣有機會受不了南棗,因南棗雖燥性較低,但依然偏溫熱。」

他亦指,香港有不少血虛人士,主要跟生活習慣有關,「愛晚睡,嗜凍飲、生冷及肥膩食物,都易傷脾,令脾難以產生血,而引致血虛。當中以女士居多,因男士的雄性激素的造血能力較強,故血虛問題不及女士普遍」。




想知更多?請留意我地facebook專頁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