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♻️ 解構廿四節氣 🌺

 

11月頭已經係立冬,小雪❄️(22/11)同大雪⛄️(7/12)亦即將到來,象徵正步入冬天。

立冬、小雪、大雪都係廿四節氣之一,廿四節氣係根據太陽🌞喺黃道上嘅位置劃分,將全年平分成24個等份,次序由四季轉折、氣溫變化 🌦、降水程度💧同物候生息4個自然現象嚟排列,如下:

四季轉折|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🍁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
氣溫變化|小暑、大暑、處暑、小寒、大寒
降水程度|雨水
、穀雨、白露、寒露、霜降、小雪、大雪
物候生息|驚蟄、清明、小滿、芒種
🌾

透過節氣,大家可以更認識到季節同氣候變化嘅規律,從而發展出唔同嘅養生方法💪
 

圖片來源: 網絡圖片     廿四節氣排列

<小雪到大雪養生貼士>

小雪係廿四節氣中嘅第22個節氣,呢個時候中國大陸黃河流域開始落初雪❄️;過多大概2個星期,北方地區嘅冷空氣會令大雪紛飛,代表到咗大雪節氣。
 

張醫師指出,天氣越來越凍會令「體寒」疾病容易出現,好似腦同心血管動脈硬化、慢性腎炎、腹瀉腹痛、傷風感冒、氣喘、手腳冰冷、精神虛弱、成日攰等。如果喺呢個時間,根據「春夏養陽,🍂 秋冬養陰」原則,進行冬天養生,就可以滋養身體,補充能量。

張醫師建議以下4個初冬保健方法:

 

圖片來源: 網絡圖片     

1. 多食黑色食物 
 
體內寒氣開始累積 🥶,最好可以補充一啲多營養同能量嘅黑色食物,如黑木耳、黑芝麻、黑米、黑豆、黑棗等,能夠補養腎氣之餘仲可以潤肺生津👍,達到養生效果。
 

圖片來源: 網絡圖片     

2. 按摩腎經穴道


張醫師提醒,按照中醫四季養生原則,冬天應以保養腎經為主 👀。如果每日按壓太溪穴,就能藏精固氣,氣血會上達於面,下行於足🦶,咁成身都會保持溫暖。


⭐️「太溪穴」位置 ⭐️:雙足內踝後方,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嘅凹陷處 (見圖)

按摩方式:每次用手指按壓30下,有酸痛脹麻感覺就啱。

3. 全身都著到暖苙苙 🔥

室內最好保持喺22度,用暖風機、電熱毯、熱水袋保持溫暖,亦唔好忽略頸同腳嘅保暖,戴頸巾🧣同著襪🧦

4. 早睡晚起身體好 🙆

傳統養生學認為冬天早睡晚起,有利陽氣潛藏🔆同積存陰精,對健康有益。另外,身體都可以避免受清晨低溫同冷空氣影響,減低⬇️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同心血管疾病嘅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