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疏肝自然心情好 ☺️

疫情持續,為咗減低風險,大家都少咗社交同運動😢,如果加上過度焦慮,分分鐘會好易鬱出病來,中醫角度嚟講,遇上情緒鬱結可以點處理🙌 ?

鄧醫師指出,情緒唔好或鑽牛角尖,會容易引發肝鬱。肝鬱係指肝氣鬱結唔暢順

中醫學認為,肝主一身之氣,掌管人體內所有氣之流動,氣必需要舒展暢達,最忌就係「鬱滯」。七情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由肝調節,如七情運作順暢,肝氣先會通暢💯,相反就會鬱悶。所以而家疫情之中,七情容易受影響,令肝氣唔順,形成肝鬱。

肝鬱症狀

身兩旁脹痛、頭痛、耳鳴、眼乾澀痛、鬱鬱寡歡☹️、失眠多夢、口乾口苦、胃脹不適、月經失調等,症狀亦會因情緒波動而加重。

如果長期唔處理肝鬱,會容易導致痛風、三高(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)、內分泌失調、癌症或中風等嚴重疾病👀

鄧醫師提出,肝鬱有5大類型
 

1)肝鬱脾虛

成因:生活壓力大、愛鑽牛角尖。五行來說,木剋土,即肝剋脾,肝同脾會相互影響,肝氣鬱結會影響脾胃運作,令消化功能轉差⚡️

症狀:胸口、身兩旁脹痛、腹脹痛、大便稀軟、食慾減退、經常嘆息

食療:桂花烏龍參茶

 

2)肝陰不足

成因:七情不暢,令肝氣鬱結💥,氣鬱化火,耗氣傷血所致

症狀:頭暈耳鳴、目澀乾痛、身兩旁隱痛、心悸健忘、煩躁易怒、夜間盜汗、口乾舌燥

食療:雙仁寧心茶

3)肝膽濕熱 💦

成因:長期捱夜、情緒差同飲食習慣不當,如酗酒、成日食肥膩重口味食物所致

症狀:身兩旁痛楚劇烈、眼睛帶黃、口乾口苦、噁心嘔吐、便秘、舌紅苔黃厚

食療:五汁飲 🍵
 

4)肝陽上亢

成因:時常發脾氣、急躁,以及經常捱夜所致。氣鬱化火,容易出現三高等疾病

症狀:眩暈耳鳴、頭痛劇烈、目紅面赤😡、急躁易怒、失眠多夢、腰膝痠軟

食療:清肝明目茶
 

5)肝鬱血瘀

成因:鐘意生悶氣,壓抑自己情緒,肝氣唔順暢,阻礙氣血正常運行,繼而出現瘀血

症狀:反覆頭痛、情緒抑鬱、脅肋脹痛、腹部脹滿、經期紊亂、臉色晦暗

食療:木耳山楂蘋果湯🍎
 

上述食療孕婦要慎用,飲用前應先諮詢中醫師意見。

 

出現肝鬱,梁醫師建議要「疏肝」😁,令肝能順利疏泄,例如食一啲行氣食物,有助氣血運行,改善肝鬱氣滯情況,舒緩情緒。

梁醫師推薦以下4種行氣疏肝食材 :
 

1. 白蘿蔔

性寒,可順氣、健胃消食、清熱利尿、生津止渴,特別適合氣滯、血瘀體質人士食用;而氣虛體弱、虛喘氣短、容易腹瀉、陽虛體質就不宜食用,正在服用補氣中藥亦要避免,否則會影響藥效。

 

2. 陳皮

性溫,能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,紓緩寒痰、腹部脹痛、孕婦同宿醉人士嘅作嘔作悶等,適合有壓力⚠️、氣滯、血瘀、痰濕體質人士服用。

 

3. 金桔

性溫,有理氣解鬱、消食化痰作用,對於有胸悶氣結、心情鬱悶嘅人最適合✔️,同時可紓緩因肝氣鬱結而引起嘅食慾不振。不過脾胃氣虛者不宜多吃。

 

4. 玫瑰花

性溫,有疏肝解鬱、行氣活血作用。因為有活血功效,月經期間不宜飲用。

 

< 🌹玫瑰桂花茶 >

材料:玫瑰9克、桂花1克、佛手9克

做法:剪碎佛手,所有材料放入保溫瓶,注入熱水洗一次,再加入熱水焗數分鐘至有花香即成。

功效:行氣解鬱,紓緩忙碌、經常嘆氣、精神壓力大、月經不適等症狀。

注意:孕婦及月經期間不宜飲用。

陳醫師提出,中醫嘅「肝」,唔係淨係指肝臟,仲包括情緒、精神同神經系統🌞。日常生活中,除咗以上疏肝食療,都可以食一啲酸味食物去「保肝」,有助護肝陰、養肝,因為中醫認為「酸入肝」。而油、炸、辣、太過辛辣食物🔥、煙酒,容易損肝陰,要儘量避免。

陳醫師建議,平日可按摩👉4大穴位活絡筋骨、舒肝解鬱。

 

【保肝4穴位】

1.太沖穴:喺腳背、足背、第一蹠骨間隙後方嘅凹陷處。

功效:對於肝火太旺、容易焦慮、鬱悶嘅人,適合按摩呢個穴位,有助疏肝、解鬱。

 

2.期門穴:位於第6節肋骨。

功效:減輕身兩旁嘅肝氣鬱滯。

 

3.肝俞穴:位於第9胸椎棘突下,督脈旁開1.5寸處。

功效:有養肝功效。

 

4.三陰交穴:係肝、脾、腎、三經交會嘅穴位。

功效:養肝血、補脾氣、滋腎陰。

來源 : 網絡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