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6大補身方法知多D 💖
生活壓力大又缺乏休息,香港人普遍都覺得自己唔夠精神個人好虛😪,所以一年四季都有人用食療補身,但應該點補先最適合體質同情況 ?
6種進補類型
林志秀醫師提出,進補係指選用有補益強壯功效嘅中藥,經過適當搭配,補充身體中氣同虧虛,達至增強抵抗力效果💪,而類型可分為 :
1. 峻補
適用病況 :
身體突然虚脱,如手術後大出血,出現面色蒼白 、多汗、神識模糊 、呼吸微弱、脈膊微弱情況。
用藥 :
峻補藥方通常用量較大,有獨參湯🍵 (補元氣)、參附湯 (益氣回陽) 同當歸補血湯 (補氣生血)。
2. 緩補
適用病況 :
氣血陰陽虛弱,兼有邪氣,或有虛不受補現象。
用藥 :
用藥會較溫和🙌,會用太子參、生曬參、淮山、玉竹、穀芽、麥芽糖,適合用於慢性病情。
3. 溫補
適用病況 :
有寒象嘅虚弱症狀。
用藥 :
黃芪、黨參、肉蓯蓉、巴戟天、肉桂
獨蔘湯 ( 圖片來源 : 中醫養生 )
4. 滋補
適用病況 :
久病不愈、精血大傷適用,有效補益陰液、滋補精血🥰。
用藥 :
熟地黃、龜板、紫河車
5. 涼補
適用病況 :
虛證兼有熱邪者🔥,可養陰清熱。
用藥 :
元參 (玄參)、麥冬、天冬、南北沙參、玉竹、石斛、白芍
6. 食補
食補係用有治療功效嘅中藥或食物,經常長期服用,從而補益正氣、強壯身體。
如當歸生薑羊肉湯能溫陽補血 ; 水魚🐟 就可養陰清虛熱;牛肉溫中養血 ; 牛骨髓、豬脊髓就滋補填精。
紫河車 ( 圖片來源 : 東周網 )
甚麼時候先補身 ?
譚莉英醫師解釋,體質分為熱、寒、虛(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),有虛才需要補, 但有一啲人係唔適宜進補 🚫 :
1. 腸胃差、消化不良人士
消化同吸收唔到中藥,可能會產生胃痛腹脹情況,要先調理脾胃,避免虛不受補。
2. 感冒未清
3. 高血壓患者
4. 只食一類補品
例如食參,有人燉人參服食又食人參粉,係可以補到氣,但其實亦要加埋補血先平衡👍,適宜配合其他食材服用。
圖片來源 : 知乎專欄
以下補品唔係人人都食得 ?
呂澤康醫師提醒有一啲補品食用時要留意👀 :
豆類食品
有機會加重胃脹患者病情。
阿膠
可養血美顔,但唔啱大便稀薄人士服用。
人參
能激活抗體🌈,提高人體免疫功能,因此風濕免疫疾病患者要小心服用。
陳皮
能抑制精子與卵子結合,降低懷孕率,想有BB嘅人不宜食太多。
羊肉煲 🐑
紅斑狼瘡患者常見陰虛火旺體質,食羊後易虛火上炎。
阿膠 ( 圖片來源 : TVBS 新聞 )
補錯身例子 😅
以下係譚醫師診症案例 :
1. 飲豬骨老火湯10年
有位女士為咗補腎健脾,飲咗10年豬骨老火湯🐷,健康不但冇改善,仲令消化系統出問題,經常胃脹同無胃口。
診斷後,發現佢嘅脾胃虛弱,係唔適合飲豬骨老火湯,因為消化唔到湯入面嘅營養同脂肪。
2. 每週3次食用人參
成日食貴價補藥未必一定好,有求診者每個禮拜服用3次人參,導致腹脹及食慾不振,『補過龍』🙈,要食蘿蔔「解參」舒緩。
譚醫師提醒,除非身體真係好虛,如果唔係食一次補品都可能會因為太補,而出現口乾舌燥或流鼻血等燥熱症狀。
3. 中風患者食過多補品
咁做可能會產生肝陽亢奮,患者以為自己健康番好多,但其實仍然有機會再有突發性中風危機⚠️。病後亦唔好太快補身,避免『食復』,即係補咗剩低嘅病毒或細菌,令舊病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