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痛楚,其實係身體俾我哋嘅警號。佢提醒我哋可能受咗傷、感染或者有啲潛在嘅健康問題。當「痛楚」出現嘅時候,好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搵止痛藥嚟舒緩。由最常見嘅撲熱息痛(Paracetamol)到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(NSAIDs),呢啲藥物的確可以即刻減輕我哋嘅痛楚。不過,止痛藥雖然幫到我哋,但同時都提醒我哋:佢淨係治標唔治本,仲可能會帶嚟其他健康風險。
止痛藥的雙面刃:緩解與掩蓋
止痛藥點樣發揮作用其實好簡單:就係阻止痛楚信號產生同傳遞。撲熱息痛主要係阻止中樞神經系統傳遞痛楚信號;而 NSAIDs 就係透過阻止啲會引起發炎同痛楚嘅化學物質(好似前列腺素咁)。呢啲藥物效果都幾好,可以即刻幫啲成日被痛楚折磨嘅人鬆一鬆。
但係呢種舒緩都係暫時嘅。止痛藥本身冇辦法修補受損組織、殺菌、糾正唔啱嘅姿勢,或者醫好引致痛楚嘅長期病。佢就好似個「暫停掣」咁,暫時將痛楚嘅聲音收聲,但係冇解決到問題嘅根源。呢個就係「治標不治本」嘅意思。
疼痛的真正訊息:身體的求救信號
痛楚係身體嘅一個保護機制嚟㗎。試諗下,如果你摸到好燙手嘅嘢都冇感覺嘅話,你就會繼續辣親自己啦。正正係呢種痛感,先可以提醒我哋即刻縮開隻手,搵人幫手。
當我哋用止痛藥去「靜音」呢啲警報嘅時候,我哋應該問下自己:呢個警報到底想同我哋講咩?
⚠️ 係咪肌肉拉傷要休息?
⚠️ 係咪關節退化要做物理治療?
⚠️ 係咪有內部感染要食抗生素?
⚠️ 定係有更加嚴重嘅病,要睇醫生?
如果我哋淨係諗住食止痛藥,冇理會痛楚背後嘅真正原因,我哋可能會錯過最好嘅治療時機,令到病情越嚟越差,甚至變到冇得醫。
藥物的潛在風險:不可忽視的代價
除咗掩蓋問題,止痛藥本身都有風險㗎。
💊 撲熱息痛:食得太多會傷肝,嚴重嘅話仲可能會肝衰竭添。
💊 NSAIDs:長期食或者食得太多可能會胃痛、生胃潰瘍、出血,仲可能會影響腎功能,令心血管病嘅風險增加。
💊 鴉片類止痛藥(雖然平時藥房買唔到,但都講埋佢):呢啲勁嘅止痛藥好易上癮,仲可能會勁眼瞓、便秘同埋呼吸唔順暢咁。
呢啲風險提醒我哋,食止痛藥一定要小心啲,要跟足劑量嚟食,仲要留意下自己個身體有冇咩反應。
止痛藥的正確使用觀念:輔助而非唯一
咁我哋係咪應該完全唔食止痛藥呢?咁又唔係。喺好多情況之下,止痛藥都係管理痛楚嘅重要一環:
🆘 急性疼痛緩解: 當突然之間痛起上嚟(好似跌親、頭痛)嘅時候,止痛藥可以即刻幫你舒緩個痛,令生活質素好返啲。
🆘 配合其他治療: 喺骨折、手術之後復康或者做物理治療嘅時候,止痛藥可以幫病人頂住啲痛,令康復訓練順利啲。
🆘 慢性疼痛管理: 對於啲難以根治嘅長期痛症(例如某啲癌症痛楚同神經痛),止痛藥係一個好重要嘅工具,可以幫病人保持基本生活功能同質素。
最緊要係要建立正確嘅用藥觀念:止痛藥只係一個暫時嘅輔助工具,唔係解決痛楚嘅唯一方法。
我們應當學習的提醒
止痛藥嘅存在,其實畀咗我哋一個關於身心健康嘅重要啟示:
✨ 聆聽身體嘅聲音: 痛楚係身體同你溝通嘅方式。當痛楚持續或者加劇嘅時候,一定要睇醫生,搵出真正嘅原因。
✨ 避免過度依賴: 止痛藥雖然可以暫時紓緩不適,但唔應該成為長期逃避問題嘅藉口。
✨ 了解藥物: 食止痛藥之前,記住睇清楚說明書,了解藥物嘅作用、劑量、副作用同禁忌。有疑問就問醫生或藥劑師。
✨ 綜合治療: 好多痛症都需要從多方面處理,包括改善生活習慣、物理治療、運動、針灸、心理輔導等。止痛藥只係整個治療方案入面嘅一部分。
最後,止痛藥提醒我們,真正嘅健康管理係要主動了解同解決身體發出嘅警號,而唔係淨係想辦法壓抑佢哋。當我們學識同疼痛「對話」,並且搵出根本嘅解決方法時,先至可以真正擺脫痛苦,邁向更健康嘅生活。
🌿 大自然的花草就係最佳良藥
每種花草都有佢獨特嘅功效,相比化學止痛藥,天然嘅草本植物更加溫和,副作用亦更少。例如:
🌿 薄荷葉可以紓緩頭痛,同時幫助放鬆心情
🪴 生薑可以緩解關節痛同肌肉痛,仲有暖胃功效
🌻 洋甘菊茶可以幫助放鬆,紓緩經痛同胃痛
🌼 金銀花可以消炎降火,特別啱喉嚨痛
飲用天然花草,唔單止可以紓緩痛症,更可以幫助身體調理,增強免疫力。最重要嘅係,飲花草茶可以令我哋慢落嚟,同身體好好對話,聆聽佢想講嘅嘢。
身體唔舒服嘅時候,不妨試下飲啖花草茶,等大自然嘅力量慢慢幫你調理。
快閃優惠:5月31日前,輸入優惠碼 ALIGN531,即享全單九折!